2020 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踩了一腳急剎車,旅游業
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由于此次疫情傳播迅速、規模大、范圍廣、時間長、變化快,并呈現全球性、全面性、全方位發展態勢,對旅游業產生的短期影響和長期沖擊是巨大的。
一、2019年進出入境情況
2019年我國提倡實施了一系列的通關便利政策,加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2019年出入境人數創新高。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入境游客14530.78萬人次,同比增長2.9%;
2014-2019年中國入境游客次數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外國人入境游客3188.34,同比增長4.39%;檢查出入境交通運輸3623.5萬輛(架、列、艘)次,同比增長3.4%。
2014-2019年中國外國人入境游客次數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全年內地居民出入境3.5億人次,香港、澳門、臺灣居民來往內地(大陸)分別為1.6億、5358.7萬、1227.8萬人次,外國人入出境9767.5萬人次。
2019年中國入境過夜游客6573萬人次,同比增長4.5%;比2018年入境過夜游客6289.57萬人次大幅增加。
2014-2019年中國入境過夜游客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國內居民出境人數16921萬人次;同比增加 %;比2018年16199.34萬人次增加不多。
2014-2019年中國居民出境人數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國內旅游花費57250.9億元,同比增加11.6%;消費是旅游者暴露在外的最顯著特征之一,旅游者的消費水平即旅游花費支出也是對旅游接待地最有經濟意義的一項指標。
2014-2019年中國國內旅游總花費及增速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旅游外匯收入1312.5億美元,2019年之前國際旅游外匯收入一直平穩增加;在春節旅游本應該旺盛的時間,在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沖擊。
2014-2019年中國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二、國內旅游消費情況
隨著我國的旅游業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在快速增長的道路上飛馳了許多年;國內游客數量也是隨之增加,2019年中國國內游客數量6006百萬人次,同比增加8.4%。
2014-2019年中國國內游客數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農村居民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子女們想讓父母也看看這個不一樣的國家。每年也在平穩增加中。
2014-2019年國內游客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數量對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旅游花費是越來越高,自由行,豪華團慢慢的占據著市場。親子游,高端酒店的消費走勢。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湖南、山東等省受疫情影響非常嚴重。此外,因資源類型不同,受影響程度也有差異,如北方冬季濱海旅游、湖泊、避暑等冷門景區直接損失比較小,而民俗風情、節慶活動、都市旅游等類型受損失則比較嚴重。
2014-2019年中國旅游人均花費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旅游服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數據顯示:隨著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文旅和科技融合、文旅和交通融合等旅游新模式新業態的協同發展,新興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體驗性要求更加顯著。
2014-2019年國內游客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費對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三、疫情對不同旅游市場的影響
旅游危機具有全球性和全面性、突發性和緊迫性、連帶性和危害性、周期性和階段性、不確定性和雙重性等特征,對旅游產業、旅游目的地、旅游企業、旅游者等均產生影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少則半年,多則一年以上。在應對旅游危機的過程中,后期建立常態化危機管理體制至關重要。
1、對國內旅游市場的影響
受疫情的影響,春節期間居民被迫出行計劃。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全國各主要景點關閉、大型文化娛樂活動取消。國內游市場全面阻斷,呈現斷崖式下降的局勢,旅游收入減少、旅游企業面臨巨大壓力。疫線下旅游遭受重創。
2、對出境旅游市場的影響
中國出境旅游增長較快,正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場。受疫情影響,134 個國家限制中國游客入境。后又因疫情全球蔓延,出境旅游團隊業務全面停滯,個人旅行也受限,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游客的簽證和旅行進行限制,使國人出境旅游市場受到重創,對全球旅游市場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3、對入境旅游市場的影響
國內的疫情得以較好控制后,境外疫情形勢卻依舊嚴峻,為了防控疫情需要,入境旅游市場受到的沖擊較大,我國主要的客源市場如韓國、日本、美國等,團隊入境旅游幾乎停擺,散客入境旅游受到巨大沖擊,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會改變,旅游發展的支撐條件不斷向好不會改變,旅游業發展的前景依然較好。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旅游業要完全恢復到 2019 年的水平,需要 10-12 個月的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下旅游業振興預測
時間 | 時期 | 內容 |
1-3月 | 旅游業受 沖擊的高峰期 | 旅游業暫時停滯。部分省市逐漸放開了部分旅游景區及經營項目的正常營業,實際上復工復產和成效收入仍存在變數。復工復產不僅帶來經營成本的增加,加重了地方防控疫情的難度,同時因客流流動帶來人員的聚集,加重疫情的擴散。此階段,海外疫情進入快速擴散期,成為全球需共同面對的公共衛生事件。加上境外病例的輸入,對中國疫情的防控和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此階段以探親游、城市和周邊鄉村游休閑游、商務旅行為主。旅游客流逐步向生態景觀好、資源品質高的區域發展,如四川、貴州、廣西、浙江、山東等,還包括部分濱海城市 |
4-6月 | 旅游業受 沖擊的影響期 | 隨著各地逐步復工復產,以及國家各項利好政策的出臺和文旅消費券的發放,此階段旅游業主要為以親子游、探親游、自駕游、鄉村游等為主的周邊游。2020 年 5 月 2 日,全國所有省份應急響應級別均調整為二級或以下。據不完全統計,“五一”小長假前,70%的全國旅游景區已經恢復,但仍采取提前預約形式,嚴格控制景區客流量,以營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環境。根據“五一”期間發布的旅游市場數據,多以周邊游、近郊游、鄉村游為主。根據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初步預測率先恢復的區域是西北地區(青海、甘肅、西藏、陜西、新疆),其次是西南地區(廣西、貴州、云南),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和華中地區(湖北、河南)仍將是恢復較晚的區域。因此,沖擊影響持續較長的是華北地區和華中地區,區域性損失嚴重。 |
7-9月 | 旅游市場的恢復期 | 人們心理恐懼感消除后逐漸恢復,旅游的需求欲望逐漸增強,呈現恢復的勢頭,加上正值暑假的到來,人們長期被壓抑的狀態需要得以釋放,國內中遠程市場將獲得發展。資源富集地區、品牌形象突出、適宜人群廣的景區,將會逐步發展起來。養生旅游、康養旅游、森林旅游、體育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等會率先成為熱點。 |
10月之后 | 旅游業的 全面振興期 | 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為防范境外病例輸入,再加上居民心理恢復、居民消費能力、旅游市場扶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預估出入境旅游恢復時間將大大滯后,相應的,旅游業的全面振興可能需要持續一年以上。盡管全球疫情對旅游業全面振興帶來沖擊,但依靠中國堅實的經濟基礎、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客源市場基礎,以及經濟恢復足夠的韌性和彈性,將以中國旅游業的重振帶動全球旅游業的全面振興。 |
相關深度報告
2020-2026年中國直播+旅游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供需態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直播+旅游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供需態勢分析報告》共七章,包含直播+旅游行業平臺分析,2020-2026年直播+旅游行業前景分析,直播+旅游行業發展建議等內容。